详情

文化大“集结” 北京起“风声”

来源:北京晨报 时间:2011-10-11浏览量:777 【字号: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几年来文化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文化市场、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文化创新与文化改革均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其中,北京奥运作为一个契机和节点,引发了北京文化领域的转折性发展。通过人文奥运的建设,全社会在观念上对文化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在行为上,对文化有了新的追求。这折射到百姓亲眼可见的领域,就是有了更多更好的电影电视剧,有了更多更好的演出,有了更多更好的图书,各种新玩意也越来越多。同时,进行文化消费也更加便捷,而那些收入不高的基层群众也能够享受到更加贴心的文化服务。作为国际大都市标志之一的文化产业,已经开始初步形成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良好氛围。本报以5个乐章呈现给读者北京的文化发展之路,今日进入第二乐章:文化产业。

  ●产业兴盛

  “北漂”陷入“甜蜜的烦恼”

  夏女士是一位“北漂”,刚来北京的时候也经历过一段艰苦的日子。后来在平面媒体中稳定下来,做了好几年的编辑。前不久,她从单位辞职以后突然发现,眼前的路比几年前来北京的时候宽多了,她一下子面对着视频网站主管、艺人经纪人、电影企划、影视发行人和艺术品推广人等好几个选择。对于即将进入职业成长期的她来说,这几个职业的成长预期都很可观,于是她陷入一种“甜蜜的烦恼”之中。

  北京本来就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使得整体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产业链的完整性与覆盖面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产业发展所带动的不仅仅是产值的提升,税收的增加,从业人数的增长,由于文化产业的独特影响力,其对城市性格的改变与提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在定位,都远远超过任何一种纯物质化的产品。

  北京的文化演艺机构一向总冠全国,是全国文化艺术的汇聚之地,随着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日渐深入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攀升,文化的产业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如果从格局看,涉足演出市场历史最悠久的当数中国对外演出集团,京演集团、北奥集团、保利文化、东方演艺集团等都属于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机构。而2007年开张的国家大剧院,则以其国际水准的运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精确的自我市场定位,高效的投入产出比,使北京的文化产业又一次快速拔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并由此确立了在北京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地位,进而成为全国文化产业与国际接轨的风向标。

  大剧院的强势突起,彻底改变了北京演艺市场的生态格局,令人惊喜的是,以往各家演出公司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变少了,寻找自己的新定位让北京丛生的文化产业有了更多的艺术自信和质量上的追求,获益的自然是老百姓。以新近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为例,如果不是产业化规模运作,北京根本没有看到一部音乐剧连演80场的可能,也就不可能形成音乐剧的观众群。而没有如此众多的音乐剧观众,音乐剧也就无法在一座城市长期生存下去,也就无法形成它的产业链条和生态圈。

  今年北京的音乐节已经成为了“现象”。从十年前在迷笛音乐学校礼堂举办的学生音乐节,到如今的海淀公园摩登天空音乐节、房山长阳音乐节、顺义水关长城音乐节、通州运河广场草莓音乐节等一系列大型户外音乐盛会,北京作为摇滚之都,在流行音乐节产业上从无到有,不仅完成了从试探到自我生存的进步,还初步形成了系列化品牌,带动流行音乐市场的稳步发展和周边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主城区外的文化娱乐产业建设。

  ●数据说话

  北京故事片占据半壁江山

  北京市作为全国电影产业、电影资源的聚集地,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007年以来,北京的电影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北京拥有全国一半的影片出品量,并且拥有全国影院八分之一的市场,拥有中国最有潜力的电影人才、专业素质最高的电影观众和最浓厚的电影氛围。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故事片的总产量是526部。其中,北京地区生产的故事片达到270部左右,占了半数之多。而且,影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不仅有《十月围城》、《风声》、《唐山大地震》这些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大片,也有很多在艺术上获得赞誉的电影。北京地区出品的影片获奖数量一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像《香巴拉信使》、《集结号》,《铁人》都获得了国际国内多项奖项。

  ●高端访谈

  华谊兄弟影业总裁王中磊

  华谊崛起带动北京影市发展

  因为与冯小刚(微博)一道携手打造贺岁电影,华谊兄弟在2007年之前就已经是业内小有名气的民营电影公司。从2007年开始,华谊兄弟瞅准中国电影业大发展的良机,开始筹备上市事宜。2009年,华谊兄弟在A股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造就了不少身家过亿的明星股东。华谊的上市,并没有从此形成独霸市场的格局,而是以其造富效应为电影市场注入了更大的活力。紧随华谊之后,博纳影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国有电影大公司中影集团也积极筹备,准备上市。正如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所说,民营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现在中国电影对资金的需求已经退居第二位,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本土电影公司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本土创作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王中磊告诉记者,华谊的理想是做一个综合的娱乐集团。而2009年的成功上市,让华谊有了一个很好的资本对接平台。“华谊是做电影起家的公司,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品牌基础是其他的公司很难去比较的。电影的业务,永远是华谊金字塔塔尖的业务。2010年华谊电影总票房达15.5亿元,占内地电影票房市场的15%,国产电影票房的30%。事实上,中国电影产业整体的发展速度比我们的预期要高一些。”王中磊认为,正是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让华谊有机会摆脱了资金压力,更专注于电影的品质和艺术的追求,比如像“H计划”这样大胆的尝试。“H计划”包含了华谊兄弟一年的片单,既有冯小刚的还愿之作《温故1942》,也有《星空》这样的小成本文艺电影。“这是华谊兄弟打造国产电影多元化未来的正式行动,希望掀起华语电影的一个新浪潮。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了使中国电影工业上一个新台阶。”

  回想华谊兄弟近5年来的发展,王中磊认为政府政策的扶持,对民营电影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壮大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不仅对整个行业有实质性的帮助,最大的意义还是对民营公司精神上的鼓励,证明政府在重视电影这个行业、鼓励本地电影公司快速成长。”

  ●关键词

  演出院线

  院线一词最早来自影院业,但随着近年来演艺市场的日渐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崛起,大型的演出公司发现在不同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剧场,不仅可以最大化地集约演出资源和降低成本,为手中的巡演项目畅通道路,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剧场“扩大再生产”,让原本只能一地一两场的演出,多地更多场次地演下去。最有眼光的公司都是借助这几年全国数十座城市方兴未艾的剧场建设早早地下手盘下自己的院线剧场,最早意识到剧场院线价值的当数北京驱动传媒,在北京、天津、南京以及南方多座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成规模的剧场院线。而随后跟进的则是如今规模最大的保利院线。在保利院线之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演艺公司中国对外演出集团也加入了剧场院线的“圈地运动”。未来,院线剧场将成为中国文化演出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音乐盛典

  近几年来,在北京两台演唱会同时举行的情况频频发生,而现在更大规模的音乐节也开始唱对台戏了。2009年,中国国内摇滚音乐节数量达到18个,2010年音乐节的数量更是急剧上升,仅7月到9月,在北京及周边举办的音乐节就不下七八个,这一情况被大家形容为“井喷”。此外,音乐节的歌手阵容也越来越“大牌”。在去年的长城音乐节上,虽然像周杰伦、王力宏这样的一线流行歌手未见踪影,但艺人名单上赫然出现了罗大佑的名字,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此外,谢天笑、左小祖咒(微博)、王若琳、张悬等等也都是当下很有票房号召力的歌手。从相对小众的乐队、乐手到顶级音乐人,被认为只适合文艺、摇滚青年的音乐节与主流音乐圈的距离越来越短,逐渐向大众市场靠近。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中,音乐节市场异军突起。

  核心项目

  在文化产业的上游,拥有自己版权的核心项目是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在这方面国家大剧院有着高度的认知,近四年来,原创剧目如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和《赵氏孤儿》,舞剧《马可・波罗》,京剧《赤壁》,无论从剧本、音乐还是舞台美术、服装设计都拥有全部的创作版权。而像经典歌剧《茶花女》、《卡门》、《波西米亚人》、《魔笛》、《爱之甘醇》、《托斯卡》等则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制作版本,而这些都是大剧院区别于其他剧院的“独门秘籍”,也是大剧院屹立于世界舞台的“看家戏”。在经典歌剧中舞台版本也是资产的体现,在这方面国家大剧院已经尝到了甜头由大剧院设计的舞台版本已经被欧洲多家歌剧院看中,出租舞台版本成为演出之外的另一种收益方式。

  中外联合

  在舞台艺术中,最具现代产业化形态的当数在欧美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音乐剧,它从创作到推上舞台的全部过程,都是以市场为第一目标的,因此,在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汇聚了大批成熟的专业制作团队,而像《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这样的经典剧目往往可以驻场演出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其舞台生命力之长,经济效益之高都令中国的演艺产业界艳羡不已。

  近年来,百老汇音乐剧的原版引进在上海已成规模,但在北京却总难成气候。而本土音乐剧尽管试水的不在少数,却因为先天不足和对市场本质认识不够,而难以解决基本生存问题。于是,将百老汇经典剧目“本土化”中国演员、中文版本就成为了最佳的市场拓展途径。目前惟一成功的就应该是由中国对外演出集团等京沪及韩国多家公司成立的“亚联创”携手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的英国版权公司,共同出品制作,在中国多座城市陆续推出的中文版《妈妈咪呀!》。

  借力资本

  2007年以来的5年间,北京电影产业更加熟谙市场经济之道,各大公司纷纷与资本结合,借力股市,做大做强自身。在蜂拥而至的电影公司上市热潮中,北京的民营电影公司走上了潮头。2009年7月,橙天娱乐以“借壳”的方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影视公司“香港第一股”。同年10月,华谊兄弟营业成功登陆内地创业板,首轮即募集资金约12亿元人民币,以其电影方面的骄人业绩被称为“电影第一股”;2010年10月,华策影视成为继华谊兄弟之后登陆创业版的第二家内地影视企业,因其电视剧制作及发行的能力被称为“电视剧第一股”。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大约9960万美元,被称为中国影视公司“纳斯达克第一股”。这些影视公司的上市,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小步,但是对于整个文化事业来说,是迈了一大步。它给影视产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行业有了财富效应,产业有了新的融资渠道,就自然会引来更多的关注。

  人才培养

  北京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导演。2007年以来,北京有多个官方或民间的电影机构实施扶植青年导演的计划。以中影集团为例,其“青年导演计划”就相继推出了《即日启程》、《疯狂的赛车》、《南京!南京!》、《杜拉拉升职记》、《东风雨》等影片,为刘江、宁浩等一批青年导演提供了展现才华的舞台。早期中影“青年导演计划”的受益者,如宁浩等,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除此以外,北京电影产业的发达也吸引了众多优秀港台电影从业者前来定居、工作。以民营电影公司龙头华谊兄弟为例,其电影监制陈国富就来自台湾。华谊出品的多部电影作品,包括冯小刚的《集结号》、《非诚勿扰》等,都由陈国富担任监制。演艺明星方面,罗嘉良、陈小春、马景涛、蔡少芬等更是长居北京。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李澄 和璐璐 杨莲洁 王琳 刘婷 张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