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示范效应接踵释放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1-10-24浏览量:1038 【字号:

本报记者 李 魏

本报记者 李 魏

  一座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的大型演出设施与一支拥有雄厚演出资源、成熟经营管理模式的专业运营团队的结合,究竟为青岛这座城市带来了怎样的变局?

  从2005年到2010年,青岛大剧院建设历时五年;从2008年到2010年,青岛国信大剧院有限公司与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管理协议签订历时两年;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青岛大剧院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证明,所有艰难的等待与抉择都是值得的,这座城市东部新崛起的地标式建筑,带来的不仅仅是青岛演出市场格局的嬗变,它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岛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惯性。

  正如青岛国信集团董事长王建辉所言:经过为期一年的历练,大剧院充分发挥了文化平台的作用,赢得了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的高度评价,实现了它“精彩亮相”的最初目标。

  集聚升级的演出效应

  为何选择保利来担当青岛大剧院的大管家?王建辉表示,青岛看重的是保利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他认为,要做大做强本土演出产业,必须首先实现规模效应,而没有一个具备规模与档次的演出设施平台和一支一流的经营管理团队来激化,根本无法达成。

  王建辉还记得6年前大剧院开建之时,国信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来自多方的质疑的声音几乎使这一青岛历史上投入最为巨大的文化设施项目流产。很多人无法想像,这一地理位置偏离主城区的庞然大物,如何能够影响原本处于低迷状态的青岛演出市场。王建辉将项目最终的启动归结于市委市政府对繁荣和发展本土文化产业的决心,而一年的实践印证了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过去的一年里,青岛大剧院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为青岛带来了130余场国内外高品质演出。不仅演出形式多样化超越以往,交响乐、舞剧以及话剧等演出的规模和阵容更与京沪等国内一线城市同步。“保利院线旗下各地演出场馆众多,一场演出,通过院线场次合理调配,就可相应降低演出成本。考虑到青岛演出消费的承受力,这一点比较重要。”王建辉在解释选择保利入驻大剧院原因时如是说。

  作为集团化运营的演出剧院管理企业,保利的加盟的确为青岛大剧院演出提供了保障,它制造了这座城市从未有过的不可多得的 “范本”注重经典并且讲求品质。除了自行引入的内容产品,许多本土与外地演出商也加入进来,不断制造着青岛演出市场打破沉寂的沸腾奇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形势日趋向好的演唱会在形式上的变化。大剧院的存在改变了明星演唱会大都选在体育馆进行的常态。日前的“民谣在路上”演唱会上,“十三月”的唱将与歌手老狼共同见证了青岛大剧院歌剧厅三层观众席爆棚的盛况,而演出中的直接互动、通过矗立台上的微博墙的即时交流,都是青岛本土少有体验的演出气氛。

  硬件设施及演出内容升级换代,不仅改变了青岛青年群体观演消费习惯,更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时尚、多元的新鲜的文艺味道。保利公司青岛总经理王海翔认为,青岛大剧院正在引导青岛人的文化诉求和生活方式。“它正在改变着越来越多青岛人的生活"路线"。这"路线"既是地理意义的概念,也是指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

  这座拥有1600座的歌剧厅、1200座的音乐厅和400座的多功能厅的地标式建筑,决定了青岛文化演出重心首度打破西部老城的拘囿,结束了漫长的“会堂时代”,开始呈现“东移”集聚。

  “反传统”的规则效应

  “青岛人并非缺少购买力,只是缺乏为文化演出买单的习惯。”青岛人这一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性,从保利入驻大剧院起,就不陌生。而作为保利派驻青岛的总经理,王海翔早在一年前就定下规矩:杜绝赠票。

  这一点正符合国信当初引入保利的初衷:做演出必须引入纯粹面向市场的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从前青岛的演出市场低迷,正是因为绝大多数演出都并非真正的市场化运作,赠票使市场无规则可言。

  于是,青岛人传统的演出消费观,与这座城市历史上最高端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正面碰撞与交锋,其结果是,到目前为止,青岛大剧院演出平均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而这八成坐席全部记入票房,并没有丝毫的水分。相对于原先看演出四处托关系要赠票,现在的青岛人更愿意自掏腰包请朋友去大剧院看演出,这俨然成了新的文化消费时尚。

  大剧院用实际行动亲证了 “规则”的不可动摇性。而实际上,大剧院规则对于青岛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在歌剧厅与音乐厅之间,有一块公共区域是大剧院的衣帽间,由低矮的大理石台面和其后数堵钉满挂衣钩的墙壁组成。根据大剧院规定:食品、饮料还有照相器材均不允许带入演出现场,而这里就是存放观众禁入物品及外套的地方。衣帽间的设置彰显国际化,而这些与国际化接轨的规矩,起初也曾让部分青岛人“很不堪”。

  “非儿童剧演出,身高不足一米的小孩,不让进就是不让进。”作为青岛大剧院“元老级”的工作人员,傅航菲谈及剧院规矩的语气总是显得 “咄咄逼人”:“入场时不能带大包,不能带水,不论演出是否开始,都必须把它们存放在存包处;入座后不得使用电脑,不允许拍照。所有的规定都是严格的,没有商量。”过去一年里,为了坚守这些白纸黑字的规矩,员工们不知要面对多少观众的恶语相向。

  据王海翔透露,北京保利剧院在开业初期,一度也经历了一个因“规矩”而起的冲突多发期,“要改变人们看演出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每每演出前都要到观众席间 “巡视”一圈的王海翔发现,来看演出的观众已越来越多地从最初的怨愤诟病到主动遵从与维护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

  按照国际剧院通行规则制定的保利院线观剧礼仪,潜移默化地提升着青岛人的文明素质。

  降低门槛的普及效应

  一年前,在被问及前期是否对青岛演出市场做过调研时,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伟直言:对“保利”在全国剧院进行一个粗略划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演出市场相比,青岛的确还处于待开发阶段,需要一段时期的培育和扶持。但他同时对青岛演出市场的未来信心十足:“青岛还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别是青岛人对孩子艺术教育的重视,更是潜在的购买力。”

  与任伟对青岛演出市场初期定位相对应,开业之初,保利向青岛市民承诺:大剧院不会高高在上,一定会降低门槛,打造成普通市民进行文化艺术普及和欣赏的基地。而在国信与保利签署的那份委托管理协议中,对于演出三个等级的平均票价也设定了“平均不得超过 260元”的上限,并确立了50场公益演出的底限。

  过去一年里,大剧院几乎每场演出,都会留有30元至50元的最低票价。今年暑期,北京保利保留演出项目“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首次移师青岛。13场高品质的中外艺术汇演,以20元到100元不等的公益票价,为岛城孩子烹制了价廉物美的不同门类的艺术盛宴。

  大剧院还与所在区域崂山区政府联手,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免费公益文化讲座崂山艺术讲堂,定期邀请艺术界知名人士普及高雅文化艺术知识,提升广大市民群众艺术欣赏水平。

  从10月23日起,为大剧院周年庆而特别推出的青岛大剧院艺术节拉开大幕。王建辉告诉记者,这是为填补城市10月份之后的演出淡季空白而特别创办的,在未来两至三年内,它将打造成城市新的演出品牌。而在该系列演出中,低价与公益依然是坚守的准则,艺术节系列演出最低票价仅为10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