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文化航母" 变"输血"为"造血"

长风劲吹千帆起——北京文化体制改革成就巡礼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0-12浏览量:850 【字号: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 万一)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不久前在国家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沸腾北京的“真爱奇迹演唱会”,这是主办方北京演艺集团成立两周年之际再一次策划运作的高端演出项目。

    演艺集团董事长康伟告诉记者,作为全国首个横跨演出、影视、音像出版、体育等多个产业领域的综合性演艺集团,能够运作这一高端的文化项目,并开启国家体育馆未来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的举办资源,全是改革后的文化成果。

    而北京演艺集团只是新时期北京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小亮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一批深受群众喜爱,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相继推出,硕果累累、亮点频频。

    竭力打造北京“文化航母”

    近年来,北京一直积极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并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走文化产业集团化之路。

    2000年北京组建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2001年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12.05亿元,成为中国文化企业上市第一股;2004年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11亿元,成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

    在出版领域,北京于2009年成立了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和4家控股参股公司,所辖8家出版社和5家杂志社。为了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集团积极与民营文化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一大批优秀图书,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还创建了“北京卡通”动漫平台,以《北京卡通》期刊为基础,打造中国原创动漫的新模式。

    北京还整合了演艺资源,成立了拥有15家企事业单位的北京演艺集团。2010年,集团4家改制院团共实现总收入2.19亿元、演出4753场,分别是改制前的3.86倍和1.95倍,国内演出观众超过320万人次;电影公司新影联院线票房收入首次突破8亿元、全国院线排名第五;集团整体资产规模也由组建时的4.3亿元增至11.74亿元,两年内增加近两倍。

    此外,在广播影视领域北京还整合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广传媒集团媒体资源,成立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壮大了规模,提升了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11年,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畅游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也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
 
    激发活力 变“输血”为“造血”

    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极大地激发了院团的艺术生产力,出人、出戏、出效益,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国家体育馆的附馆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员们正在复排曾于2010年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的儿童剧《红孩子》。一部儿童剧曾上演百场,巡演十几个城市,所到之处都反响热烈,这背后凝聚的是改革为北京儿艺激发出的新活力。改变以前说教、灌输为主的表演,将红色激情与时尚元素相融合,探索更加符合现代少年儿童的语言风格,北京儿艺的戏的确演得更“新”了。

    中国木偶剧院转制的5年多时间,原创和新编演出了《精卫传奇》《猴王·花果山》等18部大戏,共计演出6200余场,足迹遍布全国180多个城市和乡村。今年8月,舞台剧《精卫传奇》还开创了儿童剧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万人大厅演出的先河。“今年在北京预计演出100场,可实现当年创作、当年演出、当年赢利的目标。” 中国木偶剧院总经理赵永庄颇为自豪地说,“这都是转企改制结出的硕果。”

    作为走向市场的歌舞曲艺类试点单位,北京歌舞剧院以“小车不倒尽管推”精神,坚持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变输血为造血;内容为王、借船出海,变作品为产品;剧目托人、筑巢引凤,变无人为有人。自2004年转制至今,累计演出10078场,其中2010年演出1853场,是转制前的近6倍。

    在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北京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实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坚持精品力作 用剧场创造“神奇”

    作为首都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走进北京人艺的戏剧博物馆,半个多世纪几代艺术家创造的中国话剧史的辉煌尽收眼底,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讲述着无愧于国家级艺术殿堂的故事。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告诉记者,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方式的普及发展,北京人艺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为没有从未放弃过严肃高雅艺术,始终坚持打造精品。

    此外,北京人艺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面向社会邀请了一批优秀导演、演员参与剧目的创排演出。特别是秉承“戏比天大”的精神,以继承和发展为目的,培养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本科班和中国戏曲学院舞美专业本科班。

    没有较为固定的演出场所一直是许多文艺院团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全新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北京演艺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先后成功出品“鸟巢版”景观歌剧《图兰朵》、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真爱奇迹”演唱会等演艺精品,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已形成以演艺为龙头,影视、体育、旅游等相关领域集聚发展的“大文化”产业格局,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北京演艺集团不久前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获得北京奥运会三大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经营权,帮助其下属的中国杂技团争取到了国家体育馆副馆作为长期驻演场馆,圆了中国杂技团60年的梦想。

    宽敞现代化的排练场、环境幽雅的学校和整洁明亮的宿舍,中国杂技团而今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每一位演员和职工对文化体制改革充满了期待。

    “以前演员们都觉得剧院内各种硬件设施太过陈旧、破破烂烂的,根本不好意思带家人和朋友来。可现在家属们都主动要求来参观,大家都觉得特别有面子。”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的演员王晓颖告诉记者,这都是改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