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保利香港首拍清乾隆青花八仙双耳尊亮相

来源:雅昌艺术网 时间:2012-10-29浏览量:481 【字号:

 
清乾隆 青花八仙贺寿双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H35.5cm
 
估价:HK$ 12,000,000-18,000,000
 
雍乾之际,社会审美时尚是以皇家的艺术品味为中心,在宫廷造办诸艺百工所设计制作的各式陈设中,表现皇室宗教信仰的器物当为一大宗,如此件出自景德镇御窑厂的青花八仙尊即是一件反映彼时宫廷对道教尊崇的佳作。其造型当自上古青铜壶化裁而来,上窄下宽,恢弘稳健,气派大方,颈部设双镂空螭龙形耳,龙身自上而下回首作攀附状,身形矫健灵动。器身腹部斜直,外壁广阔,最宜瓷画,口沿和足沿分绘一周缠枝灵芝和回纹,腹部所绘八仙踏云行于海上,周围流云旖旎,祥蝠飞舞,海面浪涛翻滚,嶙峋寿石矗立其间,灵芝、寿桃等仙草瑞果自石上生出。但见画面上汉钟离袒腹举捧还魂扇;李铁拐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画面布局饱满,充满喜庆气氛,纹饰描绘笔触细腻精湛,尤其细若游丝的海浪波纹颇见功力,众仙神情精妙,仙风道骨尽显无遗。通体施釉滋润晶莹,青花发色明快沉稳,几无可挑剔之处,将尽善尽美的官窑法度体现的淋漓尽致。尊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方章款,笔力劲健,笔法独特,再联系其精美的镂空螭龙耳和气韵殊常的瓷绘风格可知,此尊当为唐英榷陶珠山御窑厂之“唐窑”御物。
 
“唐窑”为雍乾之际唐英任职督陶官时所烧造瓷器之概称,《清史稿·唐英传》载“英所造者,世称唐窑”。唐英,字俊公,自号蜗居老人、陶成居士,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窑务,充驻厂协理官;唐英一生事迹除供奉内廷便与窑务相始终,先后榷陶二十余年之久,为景德镇御厂历史中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者,其仿古采今,备诸巧妙,设计、创造了许多新式釉色与器形,皆“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技艺之精湛独步有清一代,此式尊即为唐英自雍正榷陶御窑时创新之一佳例,因其造型酷似牛头或鹿头,故又常被称为“牛头尊”或“鹿头尊”,自雍正时创烧后延续至乾隆御窑。雍正朝作品传世见有青花与颜色釉,如北京故宫典藏“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螭耳尊”,与本件造型如出一辙,惟尺寸略大,高45公分,另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清雍正仿钧釉双螭耳尊”,高38公分,亦略大于本件,当为同形异彩之佳作。至乾隆时期,此式鹿头尊最为经典的例子当属绘洋彩百鹿的百鹿尊,清宫档案中关于此式鹿头尊的记载最早是在乾隆三年六月。据《造办处活计档·记事档》载,是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下发一百五十三件瓷样让唐英照样烧造,其中专门叮嘱“洋彩百禄双耳尊一件,照样烧造不要耳子”。传世所见确有去耳者,为日本静嘉堂美术馆所藏的一对。之后档案中亦未见乾隆皇帝再提去耳之事,说明最后还是接受装饰双耳更为美观的事实,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鹿头尊的造型颇费心思,重视之程度可窥一斑,这也是唐英直接督导设计这一器形的直接例证。
 
    此尊之双螭耳设计巧妙,几近镂空,颇为精巧,检阅海内外各大公私机构典藏可发现,其造型与北京故宫典藏“清乾隆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风格颇为接近,当为同一时期之佳作。关于此式六方瓶清宫档案《乾隆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如下记载:“八月二十九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青花白地双云耳六方方尊一件,传旨,此尊样式甚好,着唐英照样烧造几件,但尊肚子坐龙不正,做时改做周正。其尊耳子不好,着唐英另改好款式耳子。再照此尊款式花样收小些烧造几件。惟尊肚上坐龙不用,改别好花样。烧造得时,原样一并送来,钦此。”唐英接旨后,埋头苦干三个月,终于在同年十一月完成任务。与文献记载“于本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司库白世秀将唐英照样烧造得青花白地双云耳六方花尊改款式耳子四件,并样一件进交太监高玉呈进讫”相符。而目前所见的此式六方瓶均为双螭耳,未见双云耳,故可推断此种双螭耳当为经乾隆皇帝甄别首肯并推广到其他器形的心爱设计,由此也可知本件八仙尊的生产年代也应不早于乾隆七年。并且此尊的款识也颇为独特,与众不同,如乾字下部写作“丂”并略有倾斜等,查阅资料后发现,与此最为接近的款识见有北京故宫典藏“清乾隆粉彩黄地缠枝花纹大瓶”及南京博物院典藏“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鸠首鹿头尊”,当出自一人所书,而二者均为典型的乾隆早期唐窑重器。另有台北故宫“乾隆洋彩”专题展览中发表的乾隆六年至九年洋彩瓷器中,此种写法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其中“乾隆七年磁胎洋彩霁红梅花胆瓶一对”之款字亦完全相同,而乾隆九年后则再未出现相同写法,故明确了此件八仙尊的生产时间,当在乾隆七年至九年之间。
 
此外,此尊所绘八仙题材也颇有考究之处,这一主题纹饰见于瓷绘,可追溯至元代,而又以明代嘉万时期最为流行,盖因当时皇家崇信道教,景德镇御窑生产了大量以道教元素为装饰纹样的制品,其影响深远,以致雍乾时期御窑相同题材画面布局仍基本沿袭了嘉万时画法。清代满州贵族兴起于关外,入关之前已信奉藏传佛教,入关后重视利用儒学治国,对道教虽仍予以保护,但远不及明朝那样尊崇。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及皇帝本人对道家思想和道教方术兴趣浓厚,依明朝旧例封赠正一真人,令其掌管天下道教。雍正帝是清代帝王中最为崇奉道教、重视祥瑞符应的一位,他曾装扮为羽扇纶巾的道士,于万机之中,刻意塑造出一种逍遥自在的恬淡,以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御事之能。与此同时,他还曾于圆明园内炼丹制药,邀约道士,耽于道术。雍正对于道家术法的渴求,自然地呈现于御用制器的审美之中,因此,雍朝瓷器不乏以道教装饰题材的作品。此尊与雍正御窑一脉相承,其精细的画法与前朝并无二致,相同的题材可见上海文物商店旧藏雍正御窑所出青花八仙碗,笔法分毫不差。除八仙外,画面中出现的灵芝、寿桃也是道教中祥瑞的象征,整器充盈着道家“长生无极”的美好寓意,而表现手法又极为高妙优雅,丝毫不见乾隆后期乃至嘉庆的喜庆堆砌,在清代御窑中堪称独树一帜的隽品。如此精彩的设计,我们有理由推断他对道教有着深刻的理解,是一位忠实的道教信徒,同时又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而这位出色的设计者,也自然是非唐英莫属。唐英对道教的崇信,可从乾隆五年、六年他私烧敬奉给京城各处庙宇道观的青花五供中看出些许端倪,这些供器目前散见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及拍卖市场,计有十余件(对),所供奉的神灵多为天仙圣母、东岳大帝等这类祈求多子、护佑平安的道教神仙。或许正因他有所信仰,方能设计烧造出如此精美而又蕴含深厚宗教寄托在其中的艺术杰作。
 
其实至乾隆时期,藏传佛教对皇室的影响达到顶峰极致,乾隆帝更是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两方面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其自命为“佛心天子”,宫廷与道教的关系渐趋冷淡,尤其在唐英之后,乾隆官窑已极少再见此类以道教为主题的大型陈设御瓷,鹿头尊也多以百鹿尊的形式出现。与本尊可资比较者见于北京故宫典藏“清乾隆青花八仙图葫芦瓶”,主题纹饰、双耳造型与本件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故宫出版物中也直接称其为唐英的创新之作;而最为接近的则见于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6日拍卖,编号174“清乾隆青花八仙尊”,惟口沿纹饰、寿石之灵芝与空中蝙蝠的布局略有差异。故念及此处,此尊也可作为雍正御瓷精雅的艺术趣味在乾隆官窑华美瑰丽的光晕下的延续,可谓是督陶官唐英的心血之作,“唐窑”典范,凝结了雍乾二人共同的审美追求,弥足珍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