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重要中国古代书画赏鉴

来源:保利拍卖 时间:2011-11-29浏览量:1212 【字号:

董 诰(1740-1818)  春景山水花卉册
册页(二册二十四开) 设色纸本
1765年作
说明:册页前后为紫檀夹板。
展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2.《艺海撷珍,翰墨常馨——刘益谦、王薇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1月。
出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第23-26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2.《艺海撷珍,翰墨常馨——刘益谦、王薇夫妇藏重要中国书画精品集》,第102-106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1月
著录:1.《历代着录画目正续编》上册 第734页,福开森 容庚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2.《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1册,第3446-3448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3.《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三(《故宫珍本丛刊清高宗御制诗》第13册,第163-165页,海南出版社,2000年。)
DONG GAO  FLOWERS AND LANDSCAPE
album leaf 12 pieces;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3×28.5 cm.×12 9 1/8×11 1/4 in.×12 23×28 cm.×12 9×11 in.×12 约0.5平尺(每幅)
RMB: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最欣画意含诗意 石渠春色降人间
——董诰《春景山水花卉册》赏析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这套《春景山水花卉册》为乾隆朝词臣画家董诰所绘,共两册,二十四开,纸本设色。山水花卉,相映生辉。
        董诰(1740-1818)为董邦达(1699-1769)之子,父子二人既为清中期朝廷显宦,又是艺林名家。董诰幼承庭训,继承乃父的政治品质和艺术才能。其绘画造诣,在画史上与其父并称。
《春景山水册》十二开,浅绛设色。描绘春天同一节候的不同景致。董诰的山水,先学于其父,后博取古人。画法远溯董源、巨然、米芾父子,近法董其昌、王时敏、王原祁。是册笔墨华滋苍润、笔性沉实秀润。色彩典丽雅澹、构图虚实相生,平中寓巧。每开有作者小隶书标题:“晴岩香雪、山楼茗话、花港云归、层峦烟霭、野航晓渡、松壑日长、清溪倚棹、江天帆影、萝磴听泉、细雨轻舟、云坞精蓝,柳塘新霁。” 画意平和澹远,图文互动,点明画意,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冯金伯有云:“某向尝获观文恪公真迹,闳深渊懋,浑厚精微,远则北苑、巨然,近则华亭、娄水,渊源一脉,神气吻合。”是很有见地的。
        《春景花卉册》十二开,各开分别描绘在春季盛开之奇花异卉,如:白梅、山茶、金雀、桃花、紫丁香、绣球、垂丝海棠、刺蘼、牡丹、蝴蝶花、黄杜鹃、长春。十二种花卉姹紫嫣红,争相斗艳,美不胜收。画法宗恽寿平“没骨”法,造型写实,设色妍雅,温馨明快,格调淳和韵雅。较之山水册,更为精绝,当为其平生绝诣。又由于每开均使用宫廷名贵颜料绘制,二百多年崭新如初,实属难得。
        从董诰学画的弟子不少,后来成名的有关槐、关炳、张祥河等。《墨林今话》明确讲,董诰“晚年秉政纶扉,不暇握管。间应人请,皆门下士捉刀,而公之真木未易见也。”足见当时民间所流传真迹绝少。只有奉敕为内府所作者,方为亲笔。
        此两册每开均有乾隆帝御题诗一首,在《春景山水册》首开题诗中,乾隆有“最欣画意含诗意。”之赞,而在《春景花卉册》末开题诗中,乾隆帝亦有:“设色能探造化工”之誉,可见此作颇邀宸赏,评价之高,自不待言。御制诗着录于《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三。两册乾隆御题诗的款题时间是丁酉仲春月,即乾隆四十二(1777)年。时乾隆六十七岁,董诰三十八岁,当是作者盛年时的神来之笔。
        每册首尾洒金扉页钤有“避暑山庄”、“文园师子林宝”巨玺。由此可知,这两册最初贮于承德避暑山庄。《石渠宝笈三编》着录时将其编入“宁寿宫藏”部分(《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11册第3446-3448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则说明后来它被取回紫金城。现在作为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宁寿全宫”,是在乾隆晚年大加修葺,准备退位后颐养天年的住所。这套画册被取回,应是供乾隆“娱老”之用。册首钤有“太上皇帝之宝”即为明证。而乾隆在其晚年时尚再次披览这套他自己曾亲题有二十四首诗的画册,可想而知,乾隆对董诰的恩遇之深,以及对此作的挚爱。
         此套册页保存得当,且原装原裱,品相极佳,绝无反铅、脱色等现象,乃清宫旧藏之珍品。而且,君臣书画集于一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文物价值。

陆 治(1496-1576)仿王蒙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1549年作
著录:1.《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2册,第1143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2.《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一册,第79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6年版。
3.《中国美术&研究》第333-336页,二玄社,1964年版。
LU ZHI LANDSCAPE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silk
130×37 cm. 51 1/8×14 1/2 in. 约4.3平尺
RMB: 16,000,000-18,000,000

杨大章(清)碧桃翠雀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臣杨大章恭绘。
钤印:臣杨大章、恭画
御题诗:种树早闻和露润,开花偏是带冰纹。翠禽择木栖方稳,相唤飞朋意甚勤。丁亥季春御题。钤印:干、隆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礼卿府君遗物、蒯寿枢家珍藏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第4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著录:1.《石渠宝笈三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0册第2470页,北京出版社,2003年)。
2.《御制诗巻》三集六十四(《清高宗(干制)御制诗文全集》第五册第31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国朝院画录》,见《历代书画录辑刊》第一册第461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4.《翰海十周年》文物出版社。
杨大章,乾隆时供奉内廷。工人物山水。兼工花鸟,亦善画龙。乾隆三十六年(1771)仿刁光胤写生册。
YANG DAZHANG alcedi atthis bengalensis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128×64 cm. 50 3/8×25 1/4 in. 约7.4平尺
RMB: 15,000,000-20,000,000

鸟意轻盈花态鲜 真教院体夺黄筌
——杨大章《碧桃翠雀》立轴赏析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一株桃树从画面右下角伸入画面,满树桃花盛开,繁花密蕊。两只翠禽,一只枝头伫立,一只飞翔于空中,顾盼鸣叫。鲜花野卉丛生于下。桃树分枝布叶,枝顺条畅,挥洒自如。树干、桃花淡墨勾勒,略施渲染,桃叶及树下鲜花野卉则用没骨画法。两只翠禽则使用矿物质的重色,精勾细染。都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写生功力。
        构图以桃树“S”型的枝干摆布,画面丰富饱满中寓隽逸空灵。整幅作品造型工整,设色明快,深浅合度,晕染滋润,墨彩雅澹。禽鸟的重色与淡雅的桃花、野卉以及地面上的苔草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冷隽明丽的格调中又透露出一丝雍容富贵的韵味。
        画面左上角有乾隆御题诗一首“种树早闻和露润,开花偏是带冰纹。翠禽择木栖方稳,相唤飞明意甚勤。”诗题的时间是丁亥季春,即1767年,时乾隆帝57岁。
        画面右下角有“臣杨大章恭绘”六字。杨大章,乾隆年间供奉内廷的画家,工人物花鸟,兼工山水。其小传附于《清史•列传•二百九十一•艺术三》余省传后,认为其“亦赋色修洁,可与邹一桂颉颃,花鸟以二人为最工。”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也认为:“国朝花卉当以恽寿平为第一,淡冶秀逸,仙骨珊珊,如藐姑之不食人间烟火。其次邹一桂推能品,于寿平笔意深有悟入处。大章稍逊一桂,而设色修洁,亦足名家,体夺黄筌,圣裁固无虚媺也。”胡敬评语中的所谓“体夺黄筌”乃引用乾隆题杨大章画作“鸟意轻盈花态鲜,真教院体夺黄筌。”中语。二人对其评价可谓颇高,亦可见其在清朝宫廷画家中的地位。此作有乾隆帝御题,当是其精心之作。而且此作亦着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当为清宫旧藏无疑。
        画面本幅左下方有“礼卿府君遗物”、“蒯寿枢家珍藏”两方收藏印。蒯光典(1857—1910),字礼卿,安徽合肥人,李鸿章的侄婿。光典幼年聪明,八岁能诗。光绪九年(1883)进士,授检讨,充会典馆图绘总纂,后聘为两湖书院监督。光绪二十四(1898)年,创办江宁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二(1906)年,官淮扬道候补,加按察使衔。光绪三十四(1908)年赴欧洲,任留学生监督,岁余辞职,充京师督学局长。通训诂,精目录学。着有《文学蒙求广义》四卷,《金粟斋遗集》八卷。
蒯寿枢,字若木。蒯光典从子。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初年任宁夏镇守使。曾任国民政府驻日学务总裁。从杨文会习佛学。从沈曾植习诗文。工书画,富收藏。
        蒯氏父子二人均富收藏,蒯寿枢所藏多得自其父所遗。故此作当为清末流落出宫,为蒯光典所得,后归其子蒯寿枢。 

夏 昶(1388-1470)湘江过雨图
手卷 水墨纸本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四)》,第57、58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著录: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10册p1715-1717
2、《历代着录画目正续编》(上)p434
3、《国宝沉浮录——故宫散佚书画见闻考略》杨仁恺着。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p 147、p375
说明:钱仁夫题跋。钱仁夫(明)字士弘,号东湖居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时年五十四。授都水司主事,迁缮部员外郎,内行修谨。刘瑾专政,引疾归。放情诗酒,曾纳诗于生圹中,铭曰「诗冢」。字学四体皆善。画山水竹石有逸致。卒年八十一。
XIA CHANG bamboo
hand scroll; ink on paper
题跋:26×102 cm. 10 1/4×40 3/8 in. 约2.4平尺
画心:26×407 cm. 10 1/4×160 1/4 in. 约9.5平尺 
RMB: 7,500,000-9,000,000

湘江过雨 一卷两地
—《湘江过雨图》卷小考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王健
        此《湘江过雨图》卷画心高26厘米,长407厘米,题跋高26厘米,长102厘米。墨笔画湘江滩渚、悬崖激湍,坡石幽篁。流水滩渚之间,以深浅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水滨老竹新篁。烟雨竹篁,迎风摇曳,偃仰纷披,烟姿雨色,水活石润,一派雨中潇湘景象。竹叶如锋匕利刃,一洒一拂,动和矩变,笔法洒利劲健,山石画法与其几乎同时期的山水画大家戴进一样,均以大斧劈皴略加变化而成,下笔肯定,水墨淋漓。
        此卷无款,据卷后讷翁、钱仁夫二跋可知乃夏昶所作。夏昶儒雅淹博,擅画竹,退食之暇,游戏翰墨,师法王绂,尽得其法,有出蓝之誉,推为当朝第一,当时每不易得,间有得者,一竿两竿,奉而秘之,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定金。”之谚,足见世人对其墨竹的珍视。
卷尾讷翁七百余言题跋,对是卷极尽推崇溢美之词,认为此卷“烟梢雨叶,参差掩冉,直干横枝,纷枝错纵,千态万状,端倪莫测。而其疏密浓淡,重叠欹侧,远近高下,各有意趣。而又汀洲映带,水波湟漾,依稀风雨之声,萧飕淅沥,回薄顷洞,听之无穷。溟蒙杳霭之景,览之无际,恍若泊舟湘川之曲,令人宦情乡思之不可遏也。”“天机精到,得心应手,造化生于笔端,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欤。”评价极高。
        讷翁跋后有钱仁夫一跋。钱仁夫(1446—1526)字士弘,号东湖居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弘治十二年(1499)登进士,时年五十四。授都水司主事,迁缮部员外郎,内行修谨。刘瑾专政,引疾归。放情诗酒,曾纳诗于生圹中,铭曰“诗冢”。字学四体皆善。画山水竹石有逸致。
据其跋文可知,此卷乃夏昶为陈羽伯所画。陈羽伯,名仪,常熟人,通篆隶,善鉴别。子佑,字惟孝,篆刻尤精。后陈羽伯将之传与其子陈惟孝,钱仁夫就是从陈惟孝处获得的,其后钱仁夫又将之持赠东江太史陆先生。
        据考,《石渠宝笈三编》着录一卷《湘江过雨图卷》:“本幅纸本,纵一尺,横二丈七寸四分,墨画竹石,款:湘江过雨,太常卿夏昶仲昭写。钤印一:仲昭。”卷后讷翁、钱仁夫跋与此卷正同,唯卷首款“湘江过雨,太常卿夏昶仲昭写。”钤印“仲昭”今卷不存。
        杨仁恺先生在《国宝沉浮录》中提到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现藏《湘江过雨图卷》一卷,真迹,《石渠宝笈三编》着录。然该卷有“夏衡分书引首,自题图名于卷前,天顺甲申(八年)作,卷首有张弼狂草苏轼五言题竹诗,时代成化乙巳(二十一年)中秋,拖尾有徐有贞题五言诗。”
        杨仁恺先生提到的此卷《潇湘过雨图》曾为“长春东来阁售出,余协中携香港转美”,后为张静江胞弟张启隆所有,张启隆将之售予弗利尔博物馆。
按《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夏昶《湘江过雨图卷》仅有一件。此卷在溥仪出宫时被携出清内府,散佚民间。
        现将此两卷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原清宫旧藏之《湘江过雨图》卷应为散佚后,被当时为了牟利的好事者将全卷一分为二,并作了手脚。前半段卷首款题“太常卿夏昶仲昭写”连同钤印“仲昭”一起挖去,移作他用。而于卷首保留自题图名“湘江过雨”并添年款“天顺甲申作”,另外加上“夏衡分书引首”,又将从它卷割来之“张弼狂草苏轼五言题竹诗”加于卷前,还在卷尾装上它卷移来之拖尾徐有贞所题五言诗。
        另外,《石渠宝笈三编》所载《湘江过雨图》卷为“五玺全”,此次上拍的这卷《湘江过雨图》则有“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清宫鉴藏印三玺,由清宫鉴藏印及讷翁、钱仁夫二跋可做佐证,此卷当为《石渠宝笈三编》中着录之《湘江过雨图》后半段,所缺之前半段当为弗利尔博物馆所藏。
        清宫旧藏之《湘江过雨图》卷在流出清宫后散落民间并被分为两段,分隔两地,分别由私人和海外博物馆庋藏,犹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与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之《剩山图》一样,二者均不失为巨制佳作,尤当世人珍袭。当然,我们也希冀它们有一日能团聚一堂,延津合璧。

相关新闻: